迪杰网讯 2020年9月下旬,集司召开大型量子信息产业基础研究与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对于集司在量子信息科研与技术产业及资本化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为高级别的信息安全处理与传输手段已成为全球网络信息安全必争战略高地。”集司常务副总裁尤博士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说,“一旦获得科研与商品产业化突破,国家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并率先确认占位优势与规模优势。” 量子信息处理与通信成为全球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重心。自2017年起,美国已经将量子密钥分发相关的关键技术、产品和器件列入出口管制范围,国家有关科研机构与企业通过自主、合作研发,一些卡脖子的关键元器件核心零部件及测试设备上打破了国外垄断。为此,本月早些时候,围绕相关领域的科研与产业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在京隆重举行,在全国范围内就共建科研与产业一体化之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干线网络、培育和发展量子通信战略性新兴产业达成共识,被各地纳入新一期大型基建工程范畴。 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从量子信息与通信元器件及核心设备到传输干线和系统平台,再到终端产品及应用领域的上中下游的紧密协同,覆盖了以数十个机构与单位为代表的集群主体,市场引领不断增强。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表示,应用领域是量子通信产业化的关键,其核心在于打通产业链,以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技术储备,为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军事、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通过融合创新实现应用场景拓展。 “量子通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丰富的技术研发资源形成了自身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 也因此,有关企业家坦言,各类客户对传统密码消费习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民商用领域对价格敏感。只有进一步开发更经济、更便于终端接入的硬件产品和兼容开放的应用软件产品,才可能满足大规模产业化的软硬件条件。 自2016年以来,全球大规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及应用加速发展,欧盟、美俄等国迅速启动了相关工程。目前,商业化正在加速推进。现阶段,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以标准制定促进量子信息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抢占话语权。在量子通信国际标准的制定上,中国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20年6月,有关机构与单位联合牵头参与数十项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密码行业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2019年9月,有关科研机构与单位还牵头共同发起设立了全球第一个涵盖了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量子信息网络等量子信息技术多个领域的国际标准研究小组。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技术团队按照“三步走”的策略:从建成全球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之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到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之京沪干线等工程项目正式开通,再到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建立人类历史上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我国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一路领跑,标志着我国量子保密通信产业化技术储备基本完成,并初步形成了一条探索型产业链。 迪杰网配图 迪杰网行政管理委员会 上海迪杰高科技研究现代网络中心 2020.09.30发布 |